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

肛門見血莫輕忽 5原因仔細判別

華人健康網 2013年5月25日

肛門出血或大便帶血,在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,然而到底應該正視或是不以為意呢?醫師指出,肛門出血多源自下消化道,最常見的莫過於痔瘡、肛裂等肛門疾病,其次是大腸憩室疾病、大腸息肉及惡性腫瘤,在發生當下莫輕忽,可先仔細判別進而前往就醫求診。

高雄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副主任莊永芳醫師表示,大部分的人發現肛門出血時,初期反應都以為可能是痔瘡,卻忽略這也可能是腸道潛藏的危機及病變,嚴重者甚至可能是癌症的前兆。

肛門出血可能伴隨大便或不伴隨,便血的原因很多,常見原因包括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出血。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不外乎消化性潰瘍、急性發炎或腫瘤;而多數則源自下消化道,如痔瘡、肛裂等肛門疾病,其次是大腸憩室疾病、大腸息肉及惡性腫瘤。

5原因判別肛門出血

莊永芳醫師表示,若有所疑慮,可先根據便血的原因和症狀,檢測一下自己的健康狀況,看是否為以下情形:

1. 肛裂:肛裂導致的便血,血色鮮紅,滴出以衛生紙擦拭後有血跡,且便後會感到肛門劇烈痛疼。

2. 直腸、結腸息肉:血色鮮紅、無痛、血與大便不混合。

3. 潰瘍性結腸炎:常有粘液血便,伴下腹部或左下腹部疼痛及腹瀉史,會依循先感到疼痛,之後出現便意,便後即緩解的規律,出血量不多,透過大腸可鏡見 粘膜水腫、充血、粗糙的顆粒狀質脆而易出血,附有膿性分泌物,有的可顯示有大小不等的圓形多發性淺潰瘍。

4. 直腸癌:血色鮮紅或暗紅,呈滴狀附於大便表面;晚期常出現膿血便並伴有肛門直腸下墜、消瘦、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。

5. 痔瘡:除了上述4原因,最常見的原因即是痔瘡,尤其是解鮮紅色血便時,罹患痔瘡的可能性更加高。

莊永芳醫師提醒,當身體出現警訊時,都不應掉以輕心,不管癌症或只是痔瘡,只要有肛門出血的情形發生,應儘速到合格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處就診,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。

孩子便秘怎麼吃?海帶菇類聰明吃

初夏已經來臨,媽媽是否發現孩子不僅口胃變差,也容易出現便秘,不知該如何是好?幼兒便秘主要因為是膳食纖維攝取的種類較少,常吃的食物中纖維素少而蛋白質成分較高,因此很容易發生便秘。營養師建議,不妨給予纖維質較高的蔬果來調整,強化消化道蠕動力,才有利排便。


媽媽碰到家中幼兒便秘,都十分困擾,甚至急於去藥房購買浣腸劑給孩子使用,結果反而習慣性使用後,浣腸劑會造成腸道自主蠕動能力下降、腸道退化,加重對藥物的依賴;由於嬰兒的胃腸道神經調節不健全、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,不宜使用藥物通便,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,甚至發生腹瀉等。
營養師趙函穎表示,家中幼兒便秘,宜採取食物療法,比較不會留下後遺症。其實,選擇高纖維質的蔬菜與水果,是最好的「腸道清道夫」,而且適量攝取天然無負擔的蔬果,不僅能解決幼兒便秘問題,還能增強抵抗力。
以防便秘水果來說,宜選吃纖維質較高的水果,其中推荐蘋果與奇異果,尤其是纖維質高的果膠大都聚集在皮內及果肉和皮相連的部分,因此,吃水果時可以不削皮時,應盡量少削皮;
緩解便秘建議4蔬果:
1.蘋果:蘋果屬於高纖維質的水果,蘋果皮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活性的物質,能降低腸道老化的速度。此外,蘋果的果膠能增加腸內的乳酸菌,達到清潔腸道的效果。
2.奇異果:吃奇異果好處多,除了大量補充維他命C,對於抗氧化、降血壓,甚至穩定情緒,改善睡眠品質有幫助,現在又有最新的研究發現,吃奇異果可以幫助排便。但是,奇異果屬寒性水果,凡是腸胃虛寒、四肢冰冷、嚴重貧血、經常腹瀉者不可過度食用。
3.海帶:海帶別名昆布,含有多種有機物和碘、鉀、鈣、鐵等元素,還含有蛋白質、脂肪酸、糖類、多種維生素和尼克酸等,可降低膽固醇,也是排毒的利器,海帶是腸蠕動的加速器,可促進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代謝,有助潤腸通便。
4.菇類:包括香菇與金針菇都有利排便,主要是菇類含有高量的水分、粗蛋白、純蛋白及粗纖維,尤其是粗纖維對促進腸胃蠕動、預防便秘及肥胖,有很好的效果。
【營養師小叮嚀】:
營養師趙函穎提醒,除了適度攝取有助排便的蔬果,最好養成幼兒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,還有維持規律的運動,必要時可進行腹部按摩,促進消化道的蠕動,方式為雙手從右下腹開始順時針繞臍作圓周運動,重複數次即可。

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

小孩長不高,便秘惹的禍?

康健雜誌78期
作者:林貞岑

小孩長不高,便秘惹的禍?

便秘問題困擾孩童,還影響生長發育。心急的家長不用怕,《康健》告訴你怎麼做。

活蹦亂跳的5歲小男生勻勻,半夜12點突然哭著醒來,抱著鼓脹的肚子說好痛,家人以為是急性盲腸炎,送到急診X光一照才發現,原來是糞便塞滿了整個腸道排不出去,甚至已有發炎感染跡象,需要灌腸和住院治療。

因便秘而上急診求助,聽起來也許不可思議,但這樣的情況,現在卻經常發生在學齡前期兒童身上。

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曾針對院內1600例慢性便秘孩童做相關分析研究,結果發現,3~6歲孩童便秘比例最高,約佔三分之一。

而院內統計也發現,孩童因急性腹痛送急診,其中約有八、九成原因正是便秘導致。

比起國外孩童便秘高峰期在7~8歲,「我們顯然要提前很多,」研究計劃負責人、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腸胃科主任趙舜卿擔憂地說。

便秘問題普遍存在於國內孩童中。長期便秘會造成噁心、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,甚至影響生長發育。

孩童便秘,影響生長發育

研究發現,慢性便秘的孩童中,接近兩成有體重過輕的情形。

趙舜卿解釋,通常便秘超過半年以上,約有四分之一的孩童會出現食慾不振、體重減輕及生長遲滯,有些孩子甚至無法集中注意力,影響課業成績表現。

孩子吃不胖、長不高,愈來愈瘦小,便秘問題拖到國中,加上課業壓力,很容易造成肚子一天痛個三、四次的腸躁症,這時反而更難治療。

很多家長以為,孩子每天排便就沒有便秘問題。事實上像解硬便、大便有血或是解便困難,都可以被歸類成便秘。

以中醫來說,脾胃(包括消化代謝的腸胃系統)主先天之氣,負責身體養分消化吸收,脾胃功能不佳,孩童生長速度自然跟不上常人。

而引起便秘的嚴重偏食不但阻礙孩童生長發育,甚至會影響孩童的情緒與學習能力。

新加坡研究發現,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,情緒較不穩定,牙齒也不好。

以營養學角度來說,蔬菜含鉀元素,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離子(來自動物性食物、鹽及味精中),有助穩定情緒。

而咀嚼這項動作,則可緩和焦慮,但不喜歡蔬菜的孩子牙齒不好,蛀牙特別多,咀嚼功能也較差。

另有研究發現,飲食習慣與學習能力有關。喜歡高糖、高油等空熱量點心零食的學童,比攝取蔬果蛋奶的學童,學習能力不良的情形要增加2.8~4.8倍。

趁早解決孩童便秘問題,已是家長面臨的重要課題。

偏食造成便秘

探究現代孩童便秘主因,專家學者一致公認,不良飲食習慣是最大原因。

現代社會壓力大,生活步調快,小孩跟著大人一起忙,很難養成均衡正常的飲食習慣。

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,台灣約有九成以上孩童有偏食問題。

孩子偏食挑食,不愛新鮮蔬果,只吃精緻及油炸食品,炸雞吃得比飯多,餐餐飲料當水喝,「幾乎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在吃麥當勞,」趙舜卿看著調查報告上的數據猛搖頭。

纖維質是維持生長發育及幫助排便的重要營養素,但國內孩童卻普遍攝取不足。

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,國內孩童蔬菜攝取量明顯偏低,2003年孩童每日纖維量攝取量約3克,僅達到衛生署建議量(一天10~15克)的四分之一。

油炸食物攝取過多,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。

研究發現,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攝取過多,會讓糞便黏稠不易排出,趙舜卿醫師指出。

孩童沒有能力分辨拒絕美食誘惑,但整體社會環境未做好均衡飲食把關,也令人擔憂。

一份針對全台20縣市托兒所餐點營養品質現況調查發現,約有四成比例的托兒所,一週供應五次高油、高糖、高鹽的點心,包括紅茶、奶茶、甜甜圈、夾心餅乾等。偏偏學齡前期是飲食習慣及口味養成的重要階段,如果偏食習慣不改,上小學後要改變很難。

尚且,便秘經過診斷治療後,體重、身高也會增加,「一般五、六歲治療效果最好,」趙舜卿提到。

中西醫治療孩童便秘做法類似,主要還是以飲食均衡為主,另外輔以軟便藥物幫助腸蠕動排便。

以西醫而言,輕度便秘會給予乳酸菌膠囊治療,中度以上便秘就得靠軟便劑及天然合成纖維來幫忙,「約有六到七成可以獲得改善,」趙舜卿說,家長毋需擔心會造成藥物依賴,一般持續兩、三個月耐心治療,按個人狀況慢慢停藥,就可以減少復發狀況。中醫治療方式則以麻子仁丸、草決明或加入一點大黃來達到軟便功效,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家醫科主任林君玉表示。

除了軟便劑之外,中醫會利用刺激食慾的藥物,如健脾開胃的香砂六君子、山楂、陳皮等,讓食慾不振的孩子,可以有力氣排便。

林君玉指出,有些過敏性鼻炎的孩子因食慾不好,沒有力氣排便造成便秘。而便秘之後食量更小,身體沒有抵抗力,過敏情形更加嚴重。

另外,針對不同證型的孩童便秘,中醫也有相對應的食療。譬如說容易口渴、舌頭紅、大便乾硬的孩童,可以多吃芝麻、蜂蜜、絲瓜、梨子、松子和香蕉來潤燥。

另一種陽氣虛型孩童,平日活力不佳、有便意但出不來,排便後有無力感,這時可吃點山藥、紅棗、核桃和玉米來補氣。

然而最重要的,還是要從調整飲食習慣下手。而家長全力配合,往往是遠離孩童便秘的關鍵所在。

研究偏食行為的美國費城蒙內爾化學感應中心研究指出,喜歡享受各種食物的父母,小孩通常也會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。

如果父母合併有暴食、挑食或讓孩子單獨進餐,通常孩子也會變成嚴重偏食。

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,孩子對於蔬果的喜愛及選擇深受父母影響,因此父母應該以身作則,鼓勵孩子多吃蔬果。

尤其5歲以前是孩童味覺養成期,「你給孩子吃什麼,他就會習慣那個味道,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周秀娟認為,家長應為孩子飲食把關,因此她在孩子開始吃副食品時,就堅持不給重口味、調味料及加工食物,讓孩子可以熟悉天然食物的味覺。

其實當家長準備餐點時,就應考量供應各種營養素均衡的飲食,而非只為顧全孩子喜好而失準則。

正確均衡飲食分布,大人小孩皆同。碳水化合物如五榖、米飯、馬鈴薯、番薯的主食類應佔六成以上,脂肪佔25%,蛋白質佔10~20%。

把選擇權交給孩子

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也有技巧。不必苦苦哀求或強迫孩子該吃什麼,而是縮小孩子的食物選擇範圍,讓孩子自己去決定想吃什麼。

譬如口渴時不要問他:「你要喝什麼?」而是改問他要喝蘋果汁或柳橙汁,兩者擇一。

而且,不要過度限制某種食物或將食物當成獎賞。「乖就給糖吃」的話對孩子來說,反而會讓孩子對得不到的食物過度渴望,甚至認為這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
對於孩童心理很有研究的營養師李思嘉提到,小孩心態是「愈限制愈想吃」,家長應該放平常心,教他們認識均衡食物後,把食物選擇權交給孩子,然後運用一點技巧,幫孩子補充不足的營養素。

孩子偶爾要吃速食沒關係,吃完以後到便利店買葡萄乾、水果乾等補充速食裡不夠的纖維質就好。家長不必為了偶發事件而壞了用餐氣氛。

然而,影響孩童便秘的原因還包括水喝太少、不運動等,面對已有自我主見的學齡前期孩童,家長要如何不撕破臉,又讓他們可以遠離便秘困擾?

三個關於便秘的錯誤觀念

1.番薯有助排便?

番薯幫助排便的說法,其實不適用於5歲以下孩童。

「小孩會愈吃愈脹,」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腸胃科主任趙舜卿醫師提到,5歲以下小孩不知道何時該上廁所,因此腸內容易堆積糞便,而粗纖維的番薯會增加糞便體積,使其更難排出,因此孩童會愈吃愈脹。而水果類的蘋果、芭樂,也是屬於此類不利排便的食物。專家建議,腸胃先清空再吃會比較好。

2.可多吃高纖餅乾代替水果?

錯。高纖餅乾纖維量多,但油脂成分也不少。市售有些高纖餅乾脂肪含量竟是蛋白質的2倍,甚至4倍以上。過多的脂肪反會造成便秘,而這對於脂肪攝取量已經過多的孩童而言,無異雪上加霜。

「只要吃起來很順口的,脂肪含量通常也很驚人,」趙舜卿提出自己的經驗分享,他認為纖維素來源,還是新鮮蔬果最好。

3.喝果汁愈多愈好?

果汁固然有益健康,但是孩童飲用應該有所限制。

尤其市售果汁中含有大量糖分,會讓孩子感覺飽脹,且太多果汁對孩童的牙齒和胃會有影響,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,學齡前孩童一天不要飲用超過113~169cc(約2/3玻璃杯量)果汁。

而且,果汁無法解渴,也不能取代天然水果。

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

台灣媒體首度獨家專訪》索羅斯教你亂世求生

本篇文章摘自:商業周刊第 1081 期
製作人:郭奕伶
     
     
從無名小卒到世界巨富,這一切,源自於索羅斯求生的本事。他擅長與不確定共處,並從中獲利。
索羅斯,一個被稱為「擊垮英格蘭銀行」的金融大鱷。曾經,他只是一個猶太難民;如今,他坐擁新台幣2,700億身價,成為全球百大億萬富豪之一。他說:「我的成功,不是來自猜測正確,而是來自承認錯誤」。現在,請就座,索羅斯將親自傳授亂世求生的5堂課。

這個世界,越來越不可測,超乎人們預期的「黑天鵝事件」越來越多。在變動的亂世,如何勝出?

這一次,《商業周刊》採訪團隊特別來到紐約,專訪一位「亂世求生」的大師級人物。過去五十年裡,每逢亂世,就是他出擊的時刻。

他認為,雖然九九%的時間,世界依照常理運作,但每當一%的意外發生,其衝擊將遠超過過去的九九%。「而我,只對那出現變動的一%市場感興趣。」

他,就是索羅斯(George Soros),著名的金融巨鱷,被《經濟學人》稱為「擊垮英格蘭銀行的人」。一九九七年,他在亞洲金融風暴中,扮演扣下扳機的角色,成為各國央行的頭號敵人,被美國《商業週刊》喻為「動搖市場的人」。

然而,也因為他總能從亂世中獲利,他被《機構投資人》雜誌封為「全球最傑出的基金經理人」。他操盤的量子基金(Quantum Fund)至今四十年,平均年報酬率超過三○%,更曾經創下累積十年高達三三六五%報酬率的紀錄。

五十年前,他只是個無名小卒,因身為猶太人,從小被納粹迫害,飽受戰火洗禮。在英國求學時,為了求生存,他曾經擔任油漆工、洗碗工、泳池救生員等工作,最窮的時候,甚至得靠客人留下的殘羹剩菜果腹。

然而,根據今年三月《富比世》雜誌排行,索羅斯身價超過九十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二千七百億元),是全球百大億萬富翁之一。

從無名小卒到世界巨富,這一切,源自於他求生的本事。他擅長與不確定共處,並從中獲利。「我特別長於偵測,及應付遠離均衡的狀態。」他自剖。

七月底的清晨,紐約下起雷陣雨,我們搭上計程車,穿過熱鬧的百老匯歌舞劇區,再穿過卡內基音樂廳,停在一棟高四十六層的摩天樓。 一樓站滿穿著正式西裝、神情嚴肅的壯碩警衛,經過嚴密的資料查核,我們終於進入位於三十二樓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。這裡,就是索羅斯的操盤基地。

從落地窗望出去看得到半個紐約,中央公園綠意盡收眼底。這裡,離金融重鎮華爾街八十條街,更與倫敦交易所隔大西洋遙遙相望。但四十年來,從這五、六坪辦公室發出的每通電話,足以讓全球金融中心血脈僨張。

這天一早,索羅斯很忙。九點才結束早餐會報,旋即進入辦公室;還來不及坐穩,他眼神已銳利的盯著剛開盤的紐約股市,思索的同時,右手下意識的把玩著筆筒裡的一把鉛筆,每支筆都削得銳利無比。

「不要再賣了!對,預估的價位還沒到,但不要再賣了!」拿起電話,索羅斯下了指令,冷靜而果決。很難想像,再過一個星期,他就要度過七十八歲生日。

九點半,我們正式與大師面對面,展開台灣媒體與索羅斯的第一次接觸。「嗨,你們好。」索羅斯伸出寬厚的大手問好,掌心如綿。沒有多餘的寒暄,索羅斯針對我們的提問,分別從經濟趨勢、人生哲學、投資心法等面向,與我們分享他五十年的心得。

第一講:現在是超級泡沫的頂點

《商業周刊》問(以下簡稱問):你怎麼看目前的金融情勢?跟以前的金融危機相比,它有什麼特色?

索羅斯答(以下簡稱答):這是從一九三○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,最糟的金融危機。

目前的危機不同於一九八○年代以來,只影響部分特定金融體系的週期性危機,譬如一九九七年的新興市場危機、二○○○年的科技泡沫。它不限於特定的公司,或特定部門,而是讓整個體系陷入崩潰的邊緣。

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。美國做為主宰力量的長期穩定時期將結束,以美元做為國際貨幣信用擴張的時代也結束。我預測未來會有一段政治與金融的不穩定。 問:怎麼說呢?

答:這場危機源自於兩個泡沫的破滅:一是房地產市場的泡沫,另一個則被我稱為較長期的「超級泡沫」(super bubble)。更複雜的是,這兩個泡沫並不是分開獨自發展。目前的危機,是超過二十五年形成超級泡沫的頂點。

問:你所指的超級泡沫是?

答:超級泡沫結合了三個趨勢,每一個趨勢都有其缺失。第一個是信用不斷擴張的長期趨勢,第二個是金融市場的全球化,第三個是金融創新加速。第一個趨勢可以回溯到一九三○年代,第二、第三個趨勢則奠基於一九八○年代。

有些人認為,次級房貸危機只是孤立現象,其實是欠缺對狀況的正確了解。次級房貸危機只是扳機,讓超級泡沫走向破滅。

問:依你之見,最差的情況何時會來?經濟還要多久才會復原?

答:很難說,現在情況繼續惡化中,因為金融產業的狀況持續惡化,對經濟層面的影響也還沒完全反應。

不過,大多數的信用緊縮,預期會在短期內發生。對沖基金與銀行正全力降低財務槓桿,一年內應該可以完成過程。

在當下,保有現金是最好的

問:主要的觀察指標為何?

答:比較好的指標是美國房價,觀察房價是否穩定下來,那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指標。

問:在逐漸崩解的超級泡沫下,在你看來,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現況?你建議,我們應該更努力工作、增加儲蓄?要加碼投資,還是擁抱現金?

答:我認為要努力工作,好好存錢(笑)。至於投資,嗯……,這要看情況,如果截至目前,你的投資還沒出問題可以繼續,否則在當下,保有現金是最好的。 第二講:我的成功來自於認錯

問:在生活態度上呢?要如何因應不斷變動的環境?

答:這真是很困難的事。現代人花了許多時間,沉浸在電視秀、電玩及其他娛樂形式的虛擬實境之中,很難對現實(指變動、不確定)產生敬意。但是,如果你無視於現實,現實終究會趕上你。

要面對現實,體認錯誤是其中最重要、也最困難的一步。多數人以為,認錯是羞恥的來源;但實際上,只要能體認「不完美的理解」(imperfect understanding)是人類的常態,就不會覺得認錯有什麼好丟臉的。

認錯的好處,是可以刺激並增進批判力,讓你進一步重新檢視決定,然後修正錯誤。我以承認錯誤為榮,甚至我驕傲的根源來自於認錯(to recognize mistake is my source of pride)。

在現在這個反常的年代,經常遭遇的狀況是,你體認到自己犯了錯,但同時又必須做決定、必須有所行動,更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。而人們害怕不確定,總會不自覺的逃避,再加上有各種意識形態可以幫你逃避不確定性。你看一些權威,無論是神權或威權,總要告訴你怎麼做,讓你可以逃避不確定性。

我有認錯的勇氣。當我一覺得犯錯,馬上改正,這對我的事業十分有幫助。我的成功,不是來自於猜測正確,而是來自於承認錯誤。

問:所以認錯是你成功的秘訣?

答:至少我如此看待自己的成功。

問:所以你認為,用接納錯誤、與不確定性共處的態度,來面對新時代,是比較好的生活態度?

答:是、是、是、是、是(語氣越來越強調)。我覺得是對的。 我對自己非常挑剔,同時也很容易釋懷

問:你縱橫金融圈五十年,成功的要素非常多,諸如預先掌握趨勢、善於套利、人脈深廣,為何把認錯視為成功的關鍵?

答:因為在不確定的年代,你需要有批判思考力,並且誠實的認錯。我在事業上一直承受極大風險,如果不認錯,鐵定老早就被幹掉了。

有好幾次,如果我不撤出我的部位,就會一無所有,因為我使用融資、擴大槓桿倍數,儘管沒有用很多,但如果方向看錯,這些融資的部位足以讓我失去所有。曾經有好幾次我瀕臨一無所有的邊緣,如果我不採取行動,馬上變得一無所有。

問:好比你在一九八七年股市崩盤造成的損失嗎?(編按:一九八七年美國股市崩盤,索羅斯做多美股、放空日股,根據當時《霸榮週刊》預估,不到兩週內,量子基金虧損八億四千萬美元)

答:是、是、是,八七年股市崩盤,我輸了很多錢。

現在想起來,我當時把手上的部位出清,也不見得是對的決定,我也可以放在那裡不要賣,但是生存下來是更重要的(編按:股市崩盤當週,索羅斯承認自己看錯,立刻大砍美股多頭部位,但隔天美股迅速反彈,故出此言)。有句俗話說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(he who runs away lives to fight another day)。

問:你怎麼形容自己?

答:我寧可說我自己是一個不安全感分析師(insecurity analyst),而不是一個證券分析師。

問: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?

答:我知道我會犯錯,這讓我想到就充滿不安全感。不安全感讓我保持警覺,永遠準備好修正錯誤。

無論對別人或我自己,我都非常挑剔又批判。但是既然我這麼批判,同時也很容易釋懷(forgiving)。如果我不懂得諒解自己,就沒辦法認錯。一旦我們都能夠體會,「不完美的理解」是人類既存的限制,犯錯也就沒什麼好丟臉的,只有無法改正錯誤才是羞恥。 把認錯當成驕傲的來源,才能保住自我

問:為什麼一般人很難認錯?

答:我想是因為多數人都有「自我」和驕傲,而認錯等於否認自我、質疑自我。但實際上,那種「自我」不利於在金融市場求生存,久而久之,金融市場的本質也會摧毀那種「自我」。

反過來說,如果能面對現實,把認錯當成你驕傲的來源,你反而能夠保住自我。但依我個人經驗,認錯非常非常痛苦,十分折磨人。

你們知道,我通常會有身體上的疼痛,就是我那著名的背痛,當作錯誤的指標(編按:通常索羅斯的操作出現問題,背部就會莫名疼痛)。有人總是對我說,你根本就是有一套找出錯誤的邏輯,與背痛無關。

但事實上,當我不停檢視投資決定是否合乎原先邏輯,一旦理性思考出現問題,接著身體也會有反應,所以出現背痛和哲學是同一件事,兩者彼此息息相關。

問:一般人難以承認錯誤,因為它違背人性,難度非常高?

答:是的。尤其在事業上,我們的成功往往取決於投資能力,憑恃著優秀的投資能力,以說服外人:我的看法正確,因此相對來講,要認錯非常痛苦,等於否認自己的能力。

問:你自我控制(self-control)和抽離(detachment)的訣竅很有名。你認為這是基金經理人的必要條件嗎?

答:抽離,是的;自我控制,不是的。

賠錢時,我也很受傷;贏錢時,我一樣很開心。否認自己的感受,是最自我毀滅的事情了。一旦你警覺到你的感受,你可能不覺得有必要表現出來,但有時候,特別在你遭受極大壓力的時候,隱藏感受,會讓你的壓力更忍無可忍。

我記得在事業初期,有一次我把我自己帳戶裡的錢都賠光了,但我必須繼續工作,裝做沒發生任何事,那個壓力大到,午餐後我幾乎無法回去上班。這就是為什麼我鼓勵同事分享彼此的問題,只要他們表示有任何問題來找我,我都非常支持。 第三講:學習如何承認成功

問:量子基金前十一年都未虧損,但在一九八一年首度虧損超過二○%。到底發生什麼事?

答:其實很早就開始了。我當時極度成功,但是我否認我的成功。我每天工作得像一條狗,但每天都在擔心我的成功會危害我的成功,會讓我放棄不安全感。那我得到什麼回報?錢!錢!錢!更多的錢,更多的責任,更多的工作,也有更多的痛苦……。

基金規模當時已經到一億美元,個人財務在二千五百萬美元之譜,而我卻瀕臨崩潰,這完全沒有道理……。

如果越活越慘,寧願宰了生金蛋的鵝

後來,我決定接受現實、跟成功共處,即便接受成功意味著我要停止成功,畢竟我的成功有賴於自我否認、自我批判,以及自我折磨的態度。也許我會宰了生金蛋的鵝,但如果我活得越來越慘,會生金蛋有什麼用?我必須學習享受成功的果實,否則全部努力都是一場空。

問:當時的你面臨離婚、和合夥人拆夥,你怎麼度過這段中年危機?

答:我改變了我的態度。我接受我成功的事實,我放棄了不安全感,完全接納放棄不安全感可能帶來的危機。接下來就是一個狂亂的階段,那時吉姆‧羅傑斯(編按:Jim Rogers,當時量子基金的合夥人)離我而去,也跟第一任妻子離婚。

那段時間,我獨自一人經營超過一億美元的基金。我刻意放鬆過去對投資的一些限制,但諷刺的是,基金報酬率是難以想像的高,接下來的兩年,基金規模每年成長一倍;兩年後,基金從一億美元變成四億美元。

問:此時你嘗試著將基金轉換到另個階段,結果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危機,是嗎?

答:我當時正在找與我分擔操盤任務的基金經理人,可是找不到,於是我開始尋找一個可以負擔全部責任的人,結果沒想到,我自己的內在危機變成了公共事務。只要我跟越多人談過,就越多人知道我心裡遇到什麼麻煩,然後我心情就越糟。 傳言四起,都說我面臨危機,然後我做錯一件事:當我尋找基金操盤手的時候,並未停止操盤。我實在應該把基金放一旁,然後重整基金管理,但我在操盤的時候仍在面試別人。

問:結果對基金造成什麼影響?

答:基金有史以來第一次虧損。我立刻通知投資人我碰到什麼問題,讓他們決定是否要贖回。在一九八一年九月,基金報酬率變成負二六%,面臨大量贖回,基金被贖回五成。這是基金與我之間的內部矛盾,最後基金虧損,當年虧損二二%。

問:會不會認為,承認成功會帶來厄運?有罪惡感?

答:不會,我覺得其中的意義更甚於此。過去我害怕承認成功,是因為擔心破壞我的不安全感。一旦你把成功當成理所當然,你就卸下心防了。現在,你必須知道自己成功,同時還能讓自己免於麻煩。

問:你當時對於感到滿足這件事,很恐懼?

答:沒錯!但在那段時間,我的人格有很大的改變,我克服了極大的罪惡感與羞恥感。有段時間我還求助於心理分析師,一想起我會躺在諮詢室的躺椅上,就覺得自己很膚淺,雖然一週才兩次。但還是很重要的過程,我坦白了我的想法,慢慢承認自己無法接受成功的理由根本說不過去,然後我可以跨越這些想法。

一旦把危機攤在陽光下,問題就解決了

有一次我嘴巴裡長了一個結石,好痛,醫生開刀把它拿出來,更痛。那顆結石是圓的、很硬,我把它保留下來,因為它是痛苦的來源。幾天以後,我察看它,結果石頭已經化為塵土,原來它的成分是鈣,只要一風乾,就隨風而逝。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,一旦把危機攤在陽光下、講出來,問題就解決了。

問:之後你變得對人生樂觀許多?

答:是啊,我覺得自己好像完成了某件事情,成為一個好相處的人。我相信我的第一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,對我的觀感一定截然不同。 第四講:不安全感讓我有紀律

問:你的投資行為槓桿倍數都很高,風險承受度超乎常人。你如何承受這些?

答:如果使用槓桿,必須非常謹慎計算自己將面臨多少風險。如果你使用槓桿,記得要跑得快一點,否則不要用。

如果你不使用槓桿,你投資時所面臨的時間軸,可以拉長一點,但如果你使用槓桿,必須要注意短期風險。

做為一個審慎、甘冒投資風險的人,最需要的就是紀律,而每個人的紀律不同。我的紀律就是深刻的不安全感,足以讓我在問題爆發前提早反應。假使我沒有這樣紀律,我必須跟其他人一樣認真的照表操課,但那絕非是我強項。

當前金融危機,緣自無法評估不確定性

問:聽說你大量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?

答:不、不,比一般人想得少。我們使用指數期貨,有時用來避險,有時提高部位,但不太使用選擇權,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將選擇權的風險,算進我們的風險承受度中。

當你買選擇權時,你會付給專業金融機構極高的手續費,拜託他們提供槓桿給你,但同樣的結果,我們只要用手上的證券去抵押就有,而且便宜許多。

問:這跟我們的印象差很多?

答:我是個很老派的人,而且我對不確定非常敏感。現在的避險基金經理人,相信並使用時下流行的工具做為風險控管,實際上面臨的風險比我當初所面對的更多。

我對於目前金融危機的批判之一就是,市場上錯誤的原理和推論,引導人們設計了無法估算風險的過當金融商品,好比擔保債權憑證(CDO)等等,無法評估不確定性。 第五講:先進場、再評估

問:你曾說過「直覺是你的投資工具」,我們也知道對你來說,背痛是一個很重要的直覺。除了背痛之外,你都是怎麼發現自己犯了錯?

答:背痛很有幫助、背痛很有幫助(邊說邊點頭),但是總是靠背痛也未免太不科學。

這仍然是要看你當時所處的環境是怎樣,所以投資之前,我會預先有一套假設,根據假設判斷未來事件怎麼發生,然後提出一套論點,也算是一種想法,然後挑選符合假設的投資環境。

進場後,我會比較實際情況和論點之間的差異,進一步檢驗原先的假設。這其中牽涉到直覺,但我還是有一套理論架構的。

問:如果你是錯的,接下來你會怎麼做?

答:我有投資假設,我會重新檢視想法與現實,如果不一致,我才確定我方向錯誤。

問:但有時候行情暫時脫軌演出,然後又回到正軌。你要如何判斷?這需要點天分吧?

答:當現實與假設有所偏差,我會運用批判思考,找出偏差的原因;我或許會調整投資主題,也有可能找出突然出現影響的外力因素,所以最後有可能是加碼,而非賣掉。

問:有沒有明確的判斷指標?

答:這要看情況。要看你操作什麼,貨幣?股票?這不是教科書,而是有很多細節在其中。

問:你如何讓自己跑在趨勢之前?

答:我尋找每個投資主題裡的錯誤,找到了,我就再度安心;當我只看到正面因素的時候,我才擔心。

對於市場不願接納的投資主題,我特別注意,通常這些都是最強勁的趨勢。記得這句話:「市場總是在憂慮之牆上攀爬」(the market climbs on a wall of worry)。

問:你能降低風險,很重要是因為能夠建立一套嚴謹的論點。但一般投資人無法有洞見和足夠的資訊,是否就不要投資了? 有時虧損的原因裡,藏著翻身的機會

答:你知道嗎,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業餘投資人把錢交給專業經理人,像我這樣(笑)。但有時候專業經理人也未必好。我想很多業餘投資人仍然可以學習,然後培養更高竿的技術,可以做得更好。

但最重要的是,投資人千萬不能成為一個賭徒,如果投入全部的家當,風險很高。你先做好功課,然後投資一部分,但拿來投資的部分,絕不可影響你的生活基礎。好比如果你是一個醫生,或者經營餐廳,你有固定收入,然後存起固定收入的一部分。一旦你能累積更多存款,你就可以冒點風險投資,但是不要做得太過分。

問:通常你怎麼設定進場時機?

答:普遍來說,我都是「先進場、再評估」。

我總是在尋找趨勢的破綻,趕在趨勢轉變之前先找到問題,並提早轉變做法,因此能夠很安心的持有手中的股票。反過來說,有時候我們發覺原先的論點已經錯得離譜,也會盡快退場,先出場再說。

問:你曾經提到,可以承受市場下跌二○%的停損,為什麼是二○%?

答:這是根據經驗來的,經驗告訴我能夠承受在市場下跌二○%之內的損失。

問:許多人即便面臨損失卻做不到停損,你如何執行停損?有一套既定流程嗎?

答:當開始賠錢時,我變得格外小心,就可以降低風險。能夠徹底做到停損,我覺得要靠紀律加上經驗。

我自己沒有標準停損流程。如果事情發生跟我預先想的不一樣,而我也知道原因,並且也不影響原先的假設,這樣的損失反而成為額外的機會,我便會增加部位而非停損。總之,我要知道虧損的原因。

問:所以你的停損點設在二○%?

答:不、不、不,不是停損在二○%,二○%是步步為營的結果。可能我的部分只受傷二%,我就開始減碼,我停損動作很快,但也很快再開始行動,加碼或者再度停損;然後我如果再錯,再砍二%,但我不會讓自己一次賠錢超過二○%,通常我也不會犯那麼大的錯誤,如果我錯了八次,我就放棄了。 問:所以二○%是一個過程?

答:對。因為如果我賠到二○%才砍,那實際損失可能會高達三○%。

我不設停利,因為很難知道何時才夠

問:你經常提及不確定性跟恐懼,然後會停損,卻極少提及你的貪婪和停利點?

答:貪婪是天性,不用擔心(放聲大笑)。

問:每個人都很難避免貪婪,尤其像你這樣,賺了很多錢、打贏很多投資戰役。如何跟貪婪作戰?

答:我也很貪婪啊。我通常都做太猛、做過頭,然後受傷,然後才降低部位。所以當我成功,我通常尋求更大的風險,直到我風險太過,受了傷,再回來。

問:你不設停利點嗎?

答:我不設。因為很難知道什麼時候才足夠。

獲利了結的原因,通常都是因為有比舊想法更好的新想法出現,然後我就把持有一段時間、已獲利的舊部位賣掉。這就是我控制部位的方法。如果我沒有更好的想法,我極有可能會原地不動。 【台灣是個相對有吸引力的地區】

問:我們很好奇,當一九九七年你放空港幣時,是否也有放空新台幣?

答:我不記得了,應該沒有。

問:但曾有交易員很自豪的說,曾經接過你的空單?

答:我真的完全不記得了……,沒有、沒有。我們那時或許有,但絕對不是主要部位。

問:現在台灣有亞洲最低的本益比、寬鬆的貨幣政策,與中國之間有所謂「和平紅利」(peace dividend)題材,你認為是投資台灣的好時機嗎?

答:我想,的確有好事發生在台灣,尤其與中國之間的好題材,非常重要,這是值得投資的理由。

但是全球其他地方都出了問題,等於現在有兩股勢力交錯在台灣:內部有正面力量,但外面世界其他地方卻有負面影響。很難說哪一股勢力比較強,但相較於世界上其他市場,台灣是相對吸引力強的地區。

問:市場上有種說法是,或許台灣會有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時同樣的好光景?

答:中國的確對台灣經濟有正面的效果,好比觀光數量增加、貿易量增加,這對台灣是很有正面幫助的事情。

問:所以台灣是相對有吸引力的?

答:是的、是的。

【量子基金】
索羅斯擔任經理人時間長達40年,現在規模約130億美元,其中索羅斯家族資產佔了5成以上。

量子基金成立於1969年,前身為「雙鷹基金」,是一檔針對海外投資人設計的對沖基金。1973年,索羅斯與吉姆‧羅傑斯(Jim Rogers)合夥成立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,並擷取量子物理學家海森堡(Werner Heisenberg)的「測不準原理」,將基金更名為「量子基金」。該基金針對美國以外的海外投資個人募集,最低購買金額為100萬美元,人數以99人為限,第100名投資者是索羅斯自己。

量子基金的操作風格是「隨市場情況而定」,沒有固定操作原則,依照索羅斯個人操作取向分為3個時期。1969到1981年,操作風格謹慎,投資標的以個別公司和產業為主;1982到2000年,採用「3D到5D立體戰術」,也就是布局即將發生轉變的市場,以及連帶受影響的市場,一次投資3到5個目標。

2001年以後,索羅斯重心轉向慈善事業,量子基金停止募集,轉型為「量子捐贈基金」,操作風格轉為保守穩健,由長子、次子擔任投資長與執行長。

小檔案_索羅斯
    出生年:1930年
    出生地:匈牙利布達佩斯
    學歷:倫敦經濟學院經濟系畢業
    經歷:英國投資銀行員工、美國券商交易員與分析師、量子基金創辦人
    現職: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、開放社會機構董事長
    開始操盤:37歲
    身價:90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2,700億元) 

2025-08-29

2025-08-29 股價創波段新低:1101 台泥 最低價:22.35 收盤價:22.45下跌:0.35 成交量:41530 2025-08-29 股價創波段新低:1464 得力 最低價:11.00 收盤價:11.00下跌:0.2 成交量:1206 2025-08-29 股價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