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

用菜籃族投資法 5年 股市提款千萬

撰文者:林 竹
編按:這不是一個股市神奇暴賺的故事,相反的,卻是講述一個散戶曾經在股市失敗的悲慘實錄。故事的主角,跟踏入股市的絕大多數散戶一樣,聽消息買股票、套牢了捨不得停損、小賺一點就獲利了結,因此賠掉千萬積蓄。不甘心的他,守著那些套牢股票,持續留在市場上,卻沒有聽從股市專家的建議,依然聽消息買股票、不停損、小賺就跑,只因為這種操作方法讓他心裡感覺「舒服」,聽到他這樣操作股票的專家,認為他難逃繼續賠錢的宿命,但市場是檢證投資真理最好的地方, 從2009年起,他開始賺錢了,雖然無法快速暴賺,卻能年年穩穩獲利至少10%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,讓股市輸家翻身變成贏家?


1999年台股一片大好,私校夜間部老師簡添枝當時43歲了,由於私校退撫制度不健全,退休後該怎麼維持較高的生活水平,而不是緊張兮兮地精算著積蓄小心度日?簡添枝一度茫然,最後,他決定大舉進軍股市。


想靠股市存退休金


賣掉房子、拿積蓄當投資本金


卻在1年內賠掉1000萬


在此之時,他在股市的投資已經有10幾年,雖然進出金額不大,結果也是小賺小賠,卻自認為是股市老鳥,隨著教學負擔慢慢減輕,他想,現在正是全心投入、在股市中一展拳腳的時候了。滿心壯志的他,拿著自己的存款、賣掉房子獲利、再加上太太的積蓄,籌集了2,000萬元的資金,與另外2 位親友,共約9,000萬元的資金,一起坐進了證券行的VIP看盤室,眼前有70台螢幕,讓他們快速瀏覽大盤與個股的即時行情,了解主力外資的進出價格,並且事事有人伺候著,好不風光。


「很舒服啊!就連吃飯、想喝飲料,也有專人幫你送到裡面,根本不用自己動手!」他回憶當時的情境說。然而享受當大爺的代價,就是每月每人要完成4,000萬元的交易量「扣打」,在行情好的時候,4,000萬元交易量只算是一碟小菜。


然而舒服的好日子只過了1年,2000年2月,台股加權指數來到1萬393點的高點後翻轉向下,在10個月內指數腰斬,慘跌到4,555點,但這凶猛襲來的「熊掌」不肯輕易放過投資人,隔年,貌似已經跌到地板上的台股,居然還能再跌25%,指數來到3,411最低點,大盤一直走低,只做多不放空的簡添枝,怎麼做都虧錢,明明不想買股,卻為了湊足每月4,000萬元成交量的「扣打」而「被迫交易」,經常是看著盤勢像要止跌了而低接,結果低點之後還有更低點;或是好不容易上漲了,卻為了湊交易量而急著賣出,結果眼睜睜看著股票賣出後又大漲一段,自己卻只小賺一點點。


簡添枝就這麼重複著賠大賺小的惡性循環,當初投入2,000萬元的資金,慘賠一半,而另外兩人加起來也賠掉3,000萬元,3 個人總資金只剩5,000萬元。


「那時候我們一樣天天到看盤室,看會不會止跌、有沒有奇蹟?結果當然是沒有啊! 沒有奇蹟,自然也沒有業績。」沒多久,營業員找上門來,問他們能不能再加碼,「都已經賠了50%,怎麼還有錢?」簡添枝無奈的說,心裡知道營業員沒說出口的話,是請他們搬離VIP室,在股市輸了一屁股的3人, 沒有多說什麼,只能默默離開,其中一人從此不再聯絡,另外一人徹底退出股市,只有簡添枝,他不肯放棄。


無法違逆人性操作


寧願股票變壁紙也砍不下手


只好苦守套牢股5年


「我投資股市10幾年,雖然沒有大賺, 卻也沒大賠過,這回卻輸了一大半,我很不甘心啊!」簡添枝說,看著2,000萬元變1,000萬元,50幾檔股票被套牢,他也曾想過,是否該像VIP室的兩個朋友,從此退出股市,安安穩穩當個老師就好,但他又很不甘願自己在股市賠掉的大半積蓄,仍期望著有朝一日能拿回來。內心幾度衝突後,他下了一個重大決定:「繼續留在市場上」,但只用這1,000萬元套牢股票繼續操作,不再投入資金,以免愈套愈深。


2002?2007年,他持續在股市交易,只是賠怕了,膽子變小了,每檔股票只敢買個2、3張,買進的股票又多又雜,也很少碰高價股,手中持有的套牢股票,一旦解套就趕緊賣出,只求回本。乍聽他的投資方式,幾乎就是每一個賠錢散戶的標準做法。


為什麼不放棄上述這些股市菜籃族的投資方式,改用多數股市贏家傳授的心法,諸如集中火力買好股、紀律停損等等?簡添枝表示自己做不來,因為這些方法太違逆人性, 光以停損來說,他真的砍不下手,像是手中持有的中環(2323)、錸德(2349)等, 都已經快變壁紙了,他還是捨不得賣,因為一旦停損了,就等於實現虧損。跟絕大多數散戶一樣,簡添枝樂在享受賺錢的愉快,卻逃避賠錢的痛苦,在股市中,會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投資方法,簡添枝寧願敬而遠之。


不按贏家經驗操盤


每張股票獲利2000元就賣出


套牢股回到解套價就跑


不過虛心向市場學習的這5年卻非一無所獲,守著套牢股票的那5年,他發現3個道理:其一,股市暴跌之後,大盤一定還會再漲回來,而且從底部來看,股價漲回來的幅度都以倍數計,大跌不是災難,而是發財的機會。其二,套牢的股票不是每一檔都會解套,但是能解套的股票多半有老闆正直、基本面堅強等特質。其三,股價回檔到相對低點才買進的股票,雖然不保證必漲,但就算被套牢了,以後解套的機會也很大。


悟出這3個股票不停損也能賺錢的道理後, 「覺得自己就像是突然開竅了,和以前想的都不一樣了。」簡添枝說,他一直在耐心等待翻身點的來臨,時間來到2008年次貸風暴,5月台股大盤指數從9,309點一路狂跌到11月,來到最低點3,955點,當股市大跌時,簡添枝手上股票也是慘跌,但他卻不再慌張,反而異常興奮,「我知道,我的機會來臨了。」簡添枝用無貸款的自住舊宅, 向銀行借了300萬元的房貸,再從保單質借200萬元,在指數來到4,000點時,全數加碼在手中老闆正直、基本面堅強的股票上, 2009年2月台股止跌,從4,200點開始強勁反彈,他在7,000點,逐步賣掉獲利的股票,最後結算,還掉500萬元的貸款,還多賺了800萬元。


記者問:「那時候很多人怕台股再往下跌到2,000點,你為什麼敢在4,000點進場搶反彈?」他說,2000年網路泡沫、股市大跌,讓他損失慘重,2002?2008年台股從3,411點一路漲到9,000點,市場走多,他雖因為還在練功而錯失良機,卻也因此體會到,股市有漲就有跌,他就想:「如果股市再大跌,一定會再漲回來,我絕對不能再錯過!」


何況他從過去歷史評估,4,000點是台股相對低點,這時進場相對安全,他也已經規畫好,如果台股再跌,還能再從保單質借資金繼續抄底,再跌也不怕,平常生活支出就靠工作薪水,也不致出問題,所以勇敢挺進,結果他成功翻身,賺回800萬元,開心的他,從中拿了200多萬元的現金,買下一台高級休旅車,當作犒賞自己脫胎換骨的禮物。


在此次獲利之後,「開了竅」的簡添枝以自己在市場實戰中悟出的道理,建立起投資股票的7個原則,妙的是,幾乎都與股市贏家的常識背道而馳,卻很符合散戶的投資心境,最重要的是,這個方法真的能在實戰中賺到錢,而且平均每年賺10%。


1.有消息面,還要基本面


專家總是叮嚀散戶不要看報紙做股票,散戶卻總是聽明牌進場卻被套牢,失敗時期的簡添枝也犯了一樣的錯誤,現在的他,雖然仍繼續聽消息面蒐集股票,但會再用產業前景跟基本面來篩選,只有基本面好的公司, 才會列入候選股名單。


2.低買不追高


專家說「好股票價高也可以追」,但簡添枝認為就算是好股票,也會在回檔時才買進,不會盲目追高,萬一沒買到就算了。


3.散彈打鳥


雖然專家說持股要控制在5?10檔,集中火力買好股才有高報酬,簡添枝卻是持股檔數多達60檔,採「散彈打鳥」策略,他看好的股票不會買太多,每檔持有的股票張數,最少1張、最多5張,總金額以10萬?15萬元為上限,少數像中鋼(2002)這種低價大牛股,張數比較多一些,但也不超過30張, 靠著分散持股來降低風險。


4.套牢不停損


專家總是說,買股票虧損10%就要認賠停損,散戶卻因為不甘心而捨不得停損,簡添枝也是一個寧願股票變壁紙也不停損的人, 但他卻不會犯「愈攤愈貧」的毛病,通常股票逢低進場試單一張後,若股價不漲反跌, 但基本面沒有特別的變化,簡添枝就會小幅加碼,而後若繼續再跌或加碼達到單一個股的持有上限,就不再投入資金,以免風險過高,或讓資金沒效率。


5.有賺、解套就跑


只要股價上漲,每張股票扣掉手續費獲利到達設定的2,000?5,000元,他就會一張一張向上賣出,獲利了結,落袋為安,對簡添枝來說,享受賺錢的感覺很重要,這樣才會讓你喜歡股市,而不是害怕股市。「或許有人認為我這樣賺很少,沒什麼了不起, 但你想想看,公務員一天了不起賺3,000


元,我打這一通電話就賺到,怎麼算都划得來。」他得意的說。如果股票套牢後又回到解套價位,這類股票以不賠錢出場為優先原則,不指望它多賺錢。


6.大跌時借錢加碼


股市狹幅波動時,靠每年10%穩穩賺,但當出現3?5年的週期大崩盤時,就要狠狠賺,這時要借錢用力加碼,並以倍數獲利為滿足點。


7.保險鎖利


簡添枝保持每年投入股市的資金維持在1,200萬元,每年賺到的錢,包含股息,他不會再滾入股市,增加投資本金,而是會把2/3的獲利,挪到保險裡面,保存獲利剩下的1/3,就成為他與家人遊山玩水的花費來源。


簡添枝說,他手上目前的60檔股票,扣掉22檔是2001年時被套牢而難以處理的股票,目前有33檔是近年陸續買進、但尚未出清的股票,其中約4?6檔是挑當期股價波動較明顯,列入積極操作名單,來回進出賺取價差的股票,譬如可成(2474)、立錡(6286),其餘則是股價在成本價附近,或被套牢的股票,每年領配股配息,並等待有更好的出手時機。


透過這7個原則,簡添枝先在2009年大賺800萬元,接下來4年,儘管台股漲漲跌跌, 他每年依舊穩定賺價差獲利至少120萬元, 約當每年獲利10%,但不包括每年收取的股息約30萬?40萬元與套牢股票的帳面虧損。那麼,這4年裡買進後被套牢迄今無法解套的股票究竟有幾檔?簡添枝估計大約5檔,只占他買進股票檔數的1/10,如果算目前的帳上虧損,大約30多萬元,以近4年總獲利逾600萬元(含4年股息)來看,影響甚微。


這時,記者忍不住又問了,如果股市突然全面性大跌,全部股票都套牢,那就無法操作價差了?簡添枝開心地說,「我就是在等這種大機會,」只有在這種狀況下,他會用房子跟保單去質借,逢低大舉攤平加碼,再一次享受大賺錢的快感,到時候「可以再換一部更好的車」。


再過1年,簡添枝準備退休了,他已經與幾個好友在桃園縣復興鄉合買了一塊1,000 多坪的土地,打算退休後過著種菜賞花的生活,最後記者問他,「這樣年年賺10%會不會太少?」他不正面回答,只帶著愉悅的笑容比喻說:「一次給你100萬元,是一次的快樂,給你100次的1萬元,是100次的快樂;雖然前面的快樂很龐大,但我更喜歡後面細水長流的滿足感!」


【採訪後記】


堅持不懈,讓他能快樂賺錢


每每與簡老師採訪、碰面,聽著他說今天賣了哪檔股票、賺了多少錢,能讓他明天去哪家餐廳大啖美食,都讓我覺得「原來散戶在股市賺錢,也能如此快樂。」


離開採訪地點後,我的腦中又不斷浮現親友群中一位「資深散戶」的身影,算了算,他和簡老師開始投資股市的時間差不多,然而逢年過節每次見面,總是會聽見他不斷長吁短嘆,細數手上那檔股票被套牢、這檔股票融資被斷頭,抱怨自己雖然已退休3、4年, 卻不能悠哉度日,還要四處打零工、節儉度日,才能付得起平日的生活費用,問他怎麼選股找買賣點,得到的答案卻總是:「聽某某某說這檔很好,我看還不錯就買??」、「重壓這一檔、就跟它賭了啊!」


一樣是散戶,為什麼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?簡老師說, 2001年虧損大賠後,自己每天早上8點半起床看盤、操作到收盤,晚上下課回家10點多再研究持股名單的基本面與技術面變化,13年來天天如此,聽見這番話,我終於明白,在他「快樂賺錢」的背後,是由長年的堅持與努力堆砌而成,也讓我開始自省,一位年近60歲的散戶都能如此努力,和他相比還年輕的我們,更該仿效他的精神,在投資之路上堅持努力、永不放棄。


小檔案_簡添枝 [ 隱藏 ]
出生:一九五六年


學歷:成功大學中文系


現職:私立高職夜間部老師


鄭本源常換屋 永遠住新房

自由時報 – 2014年2月24日 記者廖千瑩/專題報導


富邦人壽董事長鄭本源,買房自有一套哲學,認為買房就是要自住兼投資,他也自設停利點,若房價漲3成就出售,「這樣永遠都有新房子住」,現在他已換了9棟房子,正準備換第10棟。 舊房漲3成 就換新房 鄭本源過去住在台北市,但隨著房價越來越高,注重生活品質、喜歡住大房子的鄭本源,乾脆搬到桃園。他認為以現在北市的房價,年輕人的所得根本無力在台北市購屋,桃園則相對有機會。 鄭本源認為,「人一生有一半時間都待在家,所以居住品質一定要顧」;且對他來說,他喜歡住新房子,空間要大,現在桃園房子有176坪,主臥就有30坪,裡頭還配置三溫暖、更衣室,回家就像度假一樣。 搬到桃園前,鄭本源原本住在北市大湖公園附近,是一棟5層樓的別墅,也有私人花園,不過因房子本身施工品質不好,漏水不斷,有一次連女兒房間都出現漏水,他就決定要賣掉。 鄭本源表示,內湖別墅賣掉的時候房價已經漲3倍,「不過,若放到現在,房價又比賣掉的時候再漲3倍」。 鄭本源信奉新屋投資術,他說,他人生至今換過9棟房子,第一棟在中永和,接著換到北市和平東路,後來陸續又搬到北市內湖、牯嶺街,之後才搬到桃園,都買新屋,且房子越換越大,而至今他換過的9棟房子,沒有一棟讓他賠錢。 鄭本源說,他自己也是薪水階級,雖然都堅持買新房,但買房是自住兼投資,「房價漲當然很開心,但就算不漲也有自己的房子住」。 不過,鄭本源也強調,他因自住需求買房,也會設停利點,若房價漲3成就會出售,現在他也準備換第10次房子,主要是因為小孩子搬到附近住,家裡空間太大,想換個100坪左右的房子。


2025-08-29

2025-08-29 股價創波段新低:1101 台泥 最低價:22.35 收盤價:22.45下跌:0.35 成交量:41530 2025-08-29 股價創波段新低:1464 得力 最低價:11.00 收盤價:11.00下跌:0.2 成交量:1206 2025-08-29 股價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