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 : 記憶力
作者 : 史考特.海格伍德(Scott Hagwood) 著 張定綺 譯
出版社 : 商智文化
第一章 因禍得福
大腦愈是鍛鍊,處理資訊就愈有效率。科學告訴我們,超強記憶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。任何人都能擁有一流記憶力,只要學會訓練、使用它的方法。
第二章 用紙筆記憶
了解思考與記憶最好的途徑,莫過於定期寫下你的經驗。
我要你在每天末了,記下當天發生的幾件事。有太多次,我們把事情寫下來,只為了這麼一來就理所當然可以把它忘記。這一次,你把事情寫下來是因為你要記住它。
寫日記的第一個層次是鍛鍊心靈之眼。過完一天,你坐下來記錄這一天,等於在心中重建這一天。我們的目標並非記住每一件事,而是希望你一天比一天更意識到自己遇到哪些事,你對這些事又有什麼感想。第二個層次是釐清你的興趣所在。一天終了時,你的心靈已過濾掉很多資訊。你記錄下來的內容是你有意識或意識決定要暫時保留的,因為你覺得它們很有趣、很重要,或兩者都是。第三個層次是幫助你辨識你的記憶哪些部分已具備完善的功能,這包括感官與情緒輸入的訊息,兩者都是記憶非常重要的成分。每天晚上寫日記,讓你知道自己最常用到哪幾種感官與情緒,除了多加利用這些長處,也設法連結自目前用得不那麼多的感官與情緒。
時間磨蝕記憶不是什麼祕密。二十世紀初,德國心理學家赫曼.艾賓豪斯做過一個有名研究,證實強記背誦的資料在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內,會忘記七到八成。
注意你記得了多少,而不是你忘記了多少。
今天就下決心寫日記吧!愈早開始,就愈快建立完美的記憶。
第三章 解讀來自感官的訊息
愈多感官被啟動,大腦啟動的部分也愈多,這會提高我們自然的記憶能力。
個別元素組成完整畫面,所以只要一張圖畫就能代表所有我們要記憶的東西,這是「協同作用」(synergy)的絕佳實例,大腦的工作因此更有效率。大腦把個別元素揉合在一起,創造一個圖像,用一件東西象徵大量的資訊與知識。
愛瑞克森博士的結論:沒有人擁有照相機式的記憶。這對我們所有人都是一大鼓舞,這代表傑出的記憶表現可以學以致用,而且人人都可以學習這樣的能力。
第四章 聯想與興趣
聯想定律的力量使你能用現實環境裡的事物,銜接記憶與實物,在提示裡再創造提示。
有時候,有點不尋常的事反而特別容易記憶,大腦為了克服厭煩,需要不斷的刺激,所以特殊的事會吸引大腦的注意。心理學家把這個現象稱做「馮.雷斯托夫效應」(Von Restorff effect )。
每當你學習與記憶一件事,大腦就會產生使記憶更有效率的生理變化。只要我們專注於心理活動,接受一次次的心智挑戰,大腦細胞就會不斷生長擴張,製造無窮的連接與模式。思想是很真實的,它將大腦細胞重新排列組合,創造模式,使大腦釋出化學成分。聯想不是耍花招;它就是我們思考的方式。
聯想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,它就像呼吸或心跳,是一種不自主的反應,也如同鍛鍊體格能改善心跳頻率,我們可以藉由鍛鍊心智來增加聯想效率。
強烈的抗拒通常也代表可以從中找到極大的報酬。
所有輔助記憶的自然方式之中,興趣絕對是最簡單、最好用的一種。簡單地說,我們會記住引起我們興趣的東西。
第五章 恰到好處的「重複」技巧
當我們以無理性的重複處理記憶時,就會成為它的奴隸。顯然我們在記憶過程中太依賴重複。試想有多少東西,你只看過或聽過一次,卻毫不費力就正確記住?我倒也不是完全否定重複,重複無疑是很重要的記憶工具,但有時重複太多遍反而妨礙記憶。
在此提出五個鞏固記憶、阻斷刪除作用的方法:
1. 應用「SEA視覺化」的力量,提高初始學習的效果。讓心靈之眼透過感官(Sense)、情緒(Emotion)、行動(Action)看見和記錄。
2. 利用聯想法則。
3. 把握最初幾秒的關注。打散學習時間,使記憶擴充至最大。學習而不複習,時間間隔愈長,記得的就愈少。有一組20位數的數字,你會發現,最初四到七個數字的記憶最強,這就是「最初效果」(primacy effect)。一般人通常都記得住學習時段剛開始時學到的東西。有些人可能會記住最後一或兩位數字,這是「新近效果」(recency effect),意謂最末了幾項事物往往也比較記得住。最容易被心靈天平遺落的就是中段資訊,這跟理解沒有關係,完全是記憶的本質使然。打散學習時間,就可以提升學習期間的記憶能力。因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短,會因記憶的材料而異,所以學習時間長短完全是一種主觀判斷。我們追求非常密集的專注。記憶完全靠最初幾秒鐘的全神貫注,後面的時間幾乎不費工夫。
4. 黃金記憶十五秒。嘗試用電視台模式來規範你的學習習慣,我認為學習時間設定為最短十五分鐘,最長一小時最合適。複習材料數遍,直到你能從頭到尾毫無錯誤背誦一遍為止,然後停三十秒或一分鐘,再背誦一遍。如果第二遍背誦也成功,就代表你這段學習可以告一段落。如果不成功,等三十秒或一分鐘,再背誦一遍。第一遍完美的背誦,確保你記憶的資訊正確;第二遍背誦為的是建立自信,也標示學習階段的完成。告訴你一個很棒的學習竅門:如果你要記憶的是一張清單或一堆人名,第二遍要倒過來背。你要對記憶的完美特性有信心。你的心智天生神奇,但我們習慣負面思考,總是計較有多少東西被遺忘,在潛意識裡重傷心智的能力,我們幾乎從不注意自己記住了多少東西。積極肯定會幫助我們強化心智的神奇力量。
等十到十五分鐘,不看原始材料,再背誦一遍。學習階段告一段落後,資訊就會從現行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去。如果你記得一件事超過十五分鐘,大概可以合理推論,它已經進到你的長期儲藏區了。八度贏得世界記憶冠軍的多明尼克.歐布萊恩說明他的記憶方式:「我把我這種複習方式稱作『轉盤子現象』。假定有六根竿子,你要在每根竿子上放一個旋轉的盤子。你做到第六個盤子時,第一個盤子已經喪失一部分動能,需要再搖幾下竿子。我記憶的時候,做到第六副牌,第一副牌也失去了一部分動能,變得有點模糊,所以我得回頭,在心裡給它加把勁兒。」學習記憶新資訊的時候,必須確認資料輸入長期記憶的途中,不至於變得模糊不清。以十五分鐘為基準,快速複習一下。
5. 一的法則。使資訊成為長期記憶的一部分,必須從克服「模糊的十五分鐘」開始。一旦你在十五分鐘後,成功背出需要學習的材料,學習就告一段落。然而因為時間這個既偏執又頑固的老傢伙,硬要刪除你心靈硬碟裡的資訊,你應該考慮建立一套定期複習的常規,我姑且稱之為「一的法則」。基本上,這種複習從你學習階段結束開始,分為五個時間點:一小時、一天、一週、一個月、一季。如果你不記得,可能因為你隔了太長時間才再次思考這件事。「一的法則」能防範資訊被遺忘吞噬。
一開始被我們遺忘的事物,到頭來很可能變成最刻骨銘心的記憶,知道這一點以後,豈不是該用驚喜取代挫折感嗎?先等一天,不要看原始材料,重背一遍資訊。提醒自己,你的記憶力絕對沒問題。如果你忘記任何東西,不要沮喪,因為衰退本來就是人生的現實,記憶就是這麼回事。時間的力量強大到只要一天,就足以抹掉我們學習七、八成,關鍵在於釐清你為什麼會忘記某些東西。你忘記可能因為初始學習的強度在記憶過程中打了折扣,有時則是因為最初的銘刻不夠深刻。
在設計「一的法則」時,我發現一天、一週、一個月、一季的複習週期最適合我。但這樣的頻率只是建議,供你在自行設定複習程序時參考之用。複雜度高的資訊有可能需要縮短間隔,增加次數,但也不盡然。與其每天多花幾小時複習材料,不如先縮短學習時間,然後照「一的法則」進行。
幹嘛靠日曆提醒?記憶力好,難道不能幫我記住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嗎?我直截了當回答你,不能!你需要某種外來的提醒,使你能適時去做特定的事。不要因為預期記憶不佳,就誤以為自己的記憶力不好,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,彼此毫無關係。
第六章 「羅馬室」方位記憶
有限的布置可以有無窮變化----就像大腦一樣。我整理出七個重點,幫助你更輕易地使用羅馬室組織法……做完這七個步驟,房間的布置就會永遠記在心裡,堅定不移,成為一個永久性的心靈抽屜,你可以把所有想記憶的東西都放進去。要真正了解這方法的威力,最好立即試用。記憶成功貴在發生「關係」,就是用聯想法則,把清單跟你所在房間裡的物品連接起來。多用創意找尋加強關連的方式。記憶成功靠的是生動、有力的關連,而非重複的次數。看來這像是額外的工作,但事實上,你可以節省用於重複背誦你要記憶資訊的大量時間與精力。研究證明,即使把一份依序編列的清單重複看上十七遍,記住第六、七、八字的機率也只有七五%,而且更重要的是,這是另一種培養想像力與創意的方式。
十種腦力健身操:
1.分析、批判地閱讀2.多用「另外一隻手」3.寫日記4.猜字遊戲5.擴充字彙能力6.改善記憶力7.學習各種棋類或益智遊戲8.運動9.學一種樂器10.學習語言。
第七章 記住你是誰
記憶人名的祕訣就是有效利用聯想法則。
記憶的程序分為三個階段:接收、保留、回憶。假設你第一次參加某種社交聚會,社團的成員都熱忱款待你,那麼你再次受邀的可能性就很高。記憶也是如此,接收強度與回憶機率成正比。
默誦你截至目前見過的每一個人的名字,然後把次序顛倒,重複一遍。如果成功,就可開始記憶下一組的四個人。如果不成功,停一下,放輕鬆,按照你遇見這些人的次序複述每個人的名字。而且你在人名資料庫加入愈多人,就愈有可能在一天終了時還記得這些人,並把有關他們的印象寫進筆記。你的智力和組織力能巧妙利用這些技巧,收到驚人效果。
如果你在會議中沒有拿到新識的名片,要把他們的名字寫在筆記上。簡單描述你在哪裡見到他們,如果可能,再寫一兩種與他們有關的提示。我發現幾年後重讀我的筆記,那些人的臉都幾乎能立刻浮現在心頭。
對剛認識的人做「一的法則」練習。你一定要在第二天的一開始、一星期後、下個月初,以及三個月後,複習每一個名字。這只花幾分鐘,但記憶力(尤其是記憶人名與臉孔的能力)改善的報酬,絕對讓你值回票價。
第八章 記憶之敵
時光流逝當然是一個因素,但我發現還有其他因素在干擾記憶:壓力、睡眠不足、注意力不集中。
壓力會干擾記憶程序,即使輕微的慢性壓力也會損害大腦,所以我們必須有對策減輕或克服這股危害生命的力量。沈思對我很管用,事實上,沈思已成為我的例行功課,因為它有助於消除一天累積的憂慮。
正如你已經知道,把事情寫下來有極大助益。嘗試做不一樣的筆記,不要寫你想記憶的事,而是寫下一天當中你覺得對你產生最大干擾的事,你會逐漸能夠在事件發生之初就辨認出何者是干擾,然後將它丟開一旁,騰空心靈處理手頭更重要的工作。
第九章 驚人發現
記憶什麼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記憶的方法,以及你要大腦精通記憶的過程。一旦把這過程控制自如,就什麼都能記憶。受過訓練的大腦起碼有些部分效率會更好,因為它能消弭混亂。受過訓練的大腦只用必要的資源就能完成工作。
第十一章 記憶健身房
我看著每一張牌的時候,就會看到影像。我把影像放在房間裡適當的位置上或裡面,就好像西塞羅兩千年前所做的一樣。當我想要回想整副紙牌時,只要進入每個房間,「看看」每個位置所連結的影像即可。如果有人問我:「你看到的第二張牌是什麼?」我只需要回到心裡的位置2,也就是電視機,就會看到長髮公主用梳子在梳頭髮。當然,這就代表梅花3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