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

為了堅持專業,不惜跟客戶吵架-黃志明

本篇文章摘自: 商業周刊第 1035


作者:劉佩修


   


全球保險界有一座聖母峰,叫做Top of Table「頂尖百萬圓桌會員」(編按:佣金收入是MDRT百萬圓桌會議會員的六倍),台灣只有九位曾取得資格,而黃志明四度登頂。他是保德信人壽的首席顧問,也是第一屆商周「超級業務員大獎」的保險業金獎得主。


 


他擁有專業成就,在保險業界是一號人物;他擁有財富,去年收入二千一百萬元,身價上億元。只是,贏得無數獎盃背後的他、笑容不多的他,壓抑著很深的情感。


 


那天採訪,談起一位今年初過世的客戶,他突然哽咽,雙手摀臉,激動落淚,身體微微顫抖。「這是我對他的承諾,一定要遵照他生前的意思,幫他辦好,不然怎麼對得起他……,」訪談被迫暫停,我們在這三坪大的空間內,靜默。


 


他專業,全身透著冷調,總能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大客戶間,成交數千萬元的保費。這位自負的業務員,卻在觸及死亡保單這一刻,情緒潰堤。這是他與一般業務員不同之處,這不同,源於第一張保單。


 


我要一百萬! 由富轉貧,保險高薪誘他入行


 


一開始,他是衝著財富而踏入這行。


 


十八歲以前,他就品嘗過財富的甜美,及頓失財富的苦澀。


 


出身高雄富裕之家,父親是建築業商人。三十多年前,才就讀國小的他就經常上牛排館,穿當年高雄唯一一家百貨公司——大新百貨的高級童裝,出門有父親的雪佛蘭汽車代步。國中時,他越區就讀明星學校,每天騎著市價兩萬元、十幾段變速的腳踏車。後來,父親經商失利,債主天天上門,全家被迫擠在不到原本三分之一坪數的租屋裡。他的單車,也突然降等為老舊的中古腳踏車,每踩一下,踏板嘎搭嘎搭響:「我還記得,一按煞車,那『嘎——』一聲,好長好長……。」


 


大學選擇大同工學院電機系,有一個最關鍵、卻難以啟齒的因素——他想遠離高雄,那個由富轉貧、氣氛不佳的家庭。


 


後來,他在取得政大企管所碩士後,到羅馬瓷磚當總經理特別助理,希望賺到人生第一個百萬元。「當年,『一百萬』這幾個字,對我是很大的誘惑。」後來,因為保險業務員的財富想像更勝於當特助,他轉行了。


 


這是生死之託! 首張保單即死亡保單,深悟保險價值


 


羅馬瓷磚的同事羅小姐,是他第一位保戶。然而,就在羅小姐完成所有承保手續,還沒領回保單時,慘劇發生。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十五日,元宵節假期,台灣發生歷年死傷最為慘重的火災事件——台中衛爾康西餐廳大火,六十四人死亡,羅小姐也在喪生名單內。


 


黃志明第一張保單,就遇上死亡。當他趕赴台中殯儀館,面對羅小姐遺容,他看到生命的無預警。當他將理賠支票交到羅媽媽手中時,激動莫名,他緊緊握住老人家的手:「妳雖然失去了一個女兒,但也多了一個兒子,以後如果有任何事情,請告訴我,我一定會盡力去做!」這張理賠支票,讓羅家付清剩餘房貸,也讓羅家兩老無後顧之憂的度過晚年。


 


保德信人壽執行副總藍振富說:「保險業有一句話:『歷經死亡保險後,才能真正體會保險的意義。』黃志明第一張保單就碰到死亡保單,而且走的是他很要好的朋友,對他來說,是不幸也是幸,這個案子對他影響很大。」


 


更捉弄人的是,黃志明的另一位羅馬瓷磚男同事,也與羅小姐同時罹難。黃志明原本打算元宵節後,找他談保險。慢了幾天,就天人永隔。「他一直很自責,自己怎麼沒有早幾天去談。」藍振富說。初出茅廬,還來不及享受成交第一張保單的喜悅,就面臨生命瞬間消失。在那一瞬間,他看到保險的真正價值。


 


從此,保險對黃志明而言就不是白紙黑字,而是生死之託。


 


「壽險業務員的工作到後期,都是在處理死亡客戶的支票。年紀越大,客戶死亡的案件會越多。」黃志明說,唯有到後期,才是這份工作真正的意義。他無法接受客戶死亡後,受益人只能和保險公司「○八○○」客服電話聯繫,或只收到公司寄出的理賠支票。當初享受佣金收入好處的業務員,銷聲匿跡。「這是你對客戶最重要的承諾,怎麼能不幫他辦好?」


 


追求財富的欲望,加上深刻體會保險的價值。他拚命工作,一天工作十四小時,第二年業績就突破百萬。但辛勤工作也讓他生命亮起紅燈。光是民國八十四年,就出三次車禍,其中一次深夜從台中駕車北上,竟睡著了,劇烈撞上前車,安全氣囊彈起,他當場昏厥過去。


 


拚盡全身每一分精力,距離「富有」這目標仍如此遙遠。他自問:是否已經瀕臨極限,難以突破?他自忖:若要結果改變,一定要改變做法。他決定轉型為賣高額保單的業務員。


 


起初六個月,他遞出超過五十張建議書,全都石沉大海。轉型期,業績一路長黑。敲開高額保單的大門如此艱辛,他必須更強化財務知識,一遍又一遍修正表達方式。拜訪前,一般同事準備層次只在了解客戶學、經歷、職稱。「他則會調出客戶就職公司的營運內容、財務狀況,並且把客戶資料全部書面化,資料完備後才出門。」他的直屬主管黃大滄觀察:「如果其他業務員做五分,他就是九至十分。」


 


電機系、政大企管所畢業者,生涯目標,大多是跑去當總經理,只有他去當業務員,已經具備在該行當「王者」的潛質。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,他熬過黑夜,轉型成功,樹立起專業。如今,他約一千名客戶中,三分之一來自竹科。其中,年繳所得稅超過三千萬元者不乏其人。這批頂尖客戶讓他過去七年平均新契約(新業績)保費超過三千萬元、年均收入約兩千萬元,公司內的競賽拿下三次冠軍、四次亞軍。


 


如果要在親和力的指標上打分數,他是不及格。許多業務員擅長藉娛樂與客戶拉近距離,「黃志明他不跟你玩的,」藍振富揮揮手:「他不認為『親和力』是重要的,更不會與客戶東扯西拉,去討好客戶。」


 


自比為保單醫生! 客戶與他建議有衝突,他會據理力爭


 


他定位自己是「醫生」:「不是病人想吃什麼藥,就給他吃什麼藥,而是你判斷他該吃什麼藥。」當客戶想買的,與他建議的有衝突,他會據理力爭,「因為客戶沒有我專業。」


 


前一陣子,醫療保險理賠要設上限、保費醞釀提高,「我趁保費未提高前,趕快跑去跟一個客戶談醫療險加三千元。我一個小時平均賺兩萬元,為什麼要搭計程車,花一個小時跑去談佣金六百元的案子?我現在做很多這樣的事,我擔心,有一天我的客戶跑來怪我,你幫我搭配的保險,醫療理賠怎麼這麼少,這是我最大的夢魘!」


 


他的一位董事長級客戶談起黃志明要他買醫療險的用心,「他沒賺幾毛錢,售後服務更麻煩,但他堅持。」黃志明的業績中,五成以上是終身壽險,兩成是年金險。至於近年流行的投資型保單,占比不到一成。壽險業務界,不乏專業,但一本初衷者難求。不管做多大金額的保單,黃志明總強調保險的重點在保障。


 


另一個例子,有一個家庭預算一百萬元買保險,高達五、六十萬元為孩子買儲蓄險,但家長自己的保障很低。黃志明覺得不適當,認為該把預算花在負經濟重擔的父親上。他跟客戶爭執很久。「你自己保障做足才對啊,怎麼花這麼多錢在小孩身上?客戶說:『你怎麼這麼麻煩啊,我花一百萬元,你幫我買我要的保險,不行嗎?』我說:『不行,我不能同意。』」他經常在預算上跟客戶有不同看法,爭執很久。


 


黃志明難得之處,追求財富的過程,未忘初衷,這使他不只是「王者」,而成為「王者之王」。


 


我不想當主管! 收入超越九成五客戶,也不打算退休


 


醫生,不僅要醫術,還要重醫德。在決賽面試現場,評審問他:「你曾考慮跳槽嗎?」「你想轉主管職嗎?」他都明快回答:沒有。理由是:「我對客戶有承諾。你相信我,我就要服務你一輩子。」「我不會退休,除非有一天,我的客戶不欣賞我的服務了。」


 


訪談當中,他隨意抽出一張醫療險理賠單,理賠金額約四千餘元。每一個數字底下,都是他以鉛筆重新算過的痕跡。「就算少幾百元,客戶根本不會知道,但我一定全部重算一遍,不管客戶大小,金額多少。這是我的職責。」


 


如今,他身價上億,擁有骨董賓士車。九五%的客戶收入,都不如他。


 


擁有財富後,他說:「我認為,事業成功的定義是:擁有足以改變世人刻板印象的力量。」以往,人們用「拉保險」貶抑保險業務員。黃志明改變了刻板印象,變成另類「醫生」。


 


在他位置後方,小黑板上寫了一行字:「我們要建立台灣最佳的理財團隊」。這個寫於五年前的字,每日提醒他,專業,才是真正的工作價值所在。


 


*出生:民國55


 


學歷:政治大學企管所碩士


 


經歷:羅馬瓷磚總經理特助


 


現職:保德信人壽首席壽險顧問


 


戰績:4度成為「頂尖百圓桌會員」(TOT)


 


*評審意見 南山人壽業務競賽冠軍次數最高紀錄保持人 林裕盛


壽險業務員不能只想佣金收入,還要有使命感,mission(任務)完成後才有commission(佣金)。他已是超級業務員,卻花很多時間說服客戶買佣金很少的防癌保單,不符成本效益,他願意做,非常難得,由此可看出他的使命感。


 


摩根富林明投顧董事長 胡德興


他以「醫生」自居,認為客戶並非專業,不一定知道自己適合什麼,所以希望幫客戶規畫真正需要的,這能提升整個保險業及保險從業人員的層次。 他擁有很多大客戶,但對早期開發的客戶、收入遠低於他的小客戶仍持續服務,這點很令人感動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2025-08-29

2025-08-29 股價創波段新低:1101 台泥 最低價:22.35 收盤價:22.45下跌:0.35 成交量:41530 2025-08-29 股價創波段新低:1464 得力 最低價:11.00 收盤價:11.00下跌:0.2 成交量:1206 2025-08-29 股價創...